|
目 录
|
|
中国版协老委会座谈出版集团廷 真
中国版协老出版工作委员会一届六次会议于5月23日至27日在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老委会委员15人。新闻出版署特邀顾问王益、中国版协顾问卢玉忆以及江苏省老出版工作者高斯、蒋迪安等应邀参加了会议。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石启忠出席会议讲话。 本次会议围绕出版集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目前各地组建和已经挂牌的有上海、北京、广东、辽宁等地的出版集团和江苏、四川等地的发行集团,尽管还都处于试点阶段,但看来已成为当今出版改革发展的新趋势。 作为东道主的江苏同志在介绍情况时说,成立集团要等待大环境和条件的成熟,不能急,需要多进行策略上的思考。江苏一直是局社合一,出版集团机制实际早已形成,但他们至今未成立出版集团,问题在于出版社还不是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为此他们先从发行集团抓起。在组建发行集团时,把“政企分开”提到第一位来抓,省店变成集团公司投资者,又是企业经营者,同基层店是真正的血缘关系,即产权关系的联合,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资产的大量流失和人员膨胀、素质下降等问题。他们的指导思想是,既要有国有的整体优势和规模效应,同时又能发挥各法人单位积极性,共同参加市场竞争,谋求更大的发展。下一步还要解决资产多元化问题。 大家认为,作为企业集团必须是企业与企业的联合,而且应该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现在出版社的性质并不明确,大多还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如果出版社不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企业集团,即使组建了起来,也不过是行政的捏合,不会有生命力。 有的同志提出。成立出版集团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还得创造必要的条件:一是要有一个能够驾驭集团的得力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除要有较高的政策思想水平、领导艺术外,应是有见识、有胆识、有学识的人;二是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三是队伍要经过优化组合。 成立出版集团是为了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但也有同志认为,规模不一定经济,治理不当,也可能造成浪费。还有组建集团后以什么去竞争?能否抗拒外国资本的进入?中文书是无法同外国竞争的,惟有发行也许可以争一争,但目前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图书大市场尚未形成,即使造了大船,也难以在小河道上通行。我国即将加入WTO,一年后开放出版物零售市场,三年后开放批发市场,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此应该及早做好应对的准备。 有的同志谈到,出版改革的成果,不能只看经济效益,而更要看服务水平和出书质量。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办出版社不一定越大越好,创造性和灵活性比规模更重要,出好书就算是成功。 大家对本届老委会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应进一步加强。现在退下来的老同志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高层次的各类人才,希望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人才第二次开发,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作用。 (ID: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