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录
|
|
教育出版社未来之路断想尚甫署
教育出版社的现状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出版社作为传播文化知识的事业单位,在图书出版上必须面对十分强调意识形态的国情,同时又是自负盈亏的企业,必须面对市场求得生存和发展。此点与其他出版社是共同的。二是按一些同仁的提法,“教育出版社姓‘教’”,依照出版业的分工,主要出版教育类图书。随着升学竞争的加剧和就业学历要求的日益提高,大多数教育出版社在上述基本现状的制约和提供的有利条件下,在市场需求的驱使下,出版了愈来愈多的教辅类图书。如果说,教育出版社的同仁们不是踌躇满志,起码也是心满意足。 教育出版社积累了较雄厚的资金,获得了更多的国家图书奖,违规违禁图书少见。这些成绩的取得当然离不开教育出版社同仁的努力,但或许更依靠上述的基本现实。一个无情的事实是,教育出版社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即教辅类图书的出版将风光不再。 一个时期以来,教育出版社更积极、主动地追求图书的获奖,这从国家图书获奖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到证明。据叶新的《教育出版社获奖情况分析——国家图书奖研究》一文说:“从社均获奖数来看,全国为0.86个,非教育社0.78个,而教育社为2.18个,远高于全国和非教育社。”叶新在文中批评说:“相当一部分出版社包括教育社在对国家图书奖评奖导向的理解上似有偏差 ,贪大求全,片面追求数量和规模,而在图书的内在质量上下功夫不够。有些社甚至为评奖而评奖……有些教育社……凭借资金雄厚的优势,出版了一些专为评奖而设的‘庞然大物’,造成了出版资源不应有的浪费。” 笔者对此深有同感。图书显然应注重和追求社会效益,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否获奖以及获什么奖似乎不是判定图书有无社会效益的惟一尺度。图书是否具有社会效益,除了图书自身的价值取向外,还取决于它是否为社会、国民所接受,是否对一定数量的国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等的提高有所帮助。那些几乎无法依靠市场来销售,没有什么读者来阅读的书(除了的确是因文化传承积累或是特别专业外),其社会效益是令人生疑的。从宣传教化的作用来看,读者甚寡,势必教育功能甚少。 一方面,不惜工本,不顾读者的多寡,继续出版一些专为评奖而设的“庞然大物”,另一方面,则是教辅类图书市场的迅速萎缩,这势必导致一些教育出版社的双重经济压力。 下面再谈一谈素质教育使教育出版社面临的机遇。素质教育如果能真正得以施行,其对国家、民族的影响应是正面的和久远的。一个民族要能真正卓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仅凭学习教科书上的文化知识是十分不够的。一个民族的道德修养、精神情趣,仅凭学习教科书和准教科书显然也是不够的。作为民族个体的人的教育,应该是十分复杂的,起码应含有耳濡目染、日积月累的广泛学习和人生体会,这其中包含有广泛地阅读各种有益的图书。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一个契机,也是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契机。素质教育的推行,对教育出版社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发展的契机,教育出版社可以从更宽广的视角来审视权衡自己的选题,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强力推动下调整思路。 一些教育出版社在出版一些读者寥寥无几的亏本图书时,一个理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个人认为,如果用亏本的方式运作一些能产生社会效益的图书,也应该追求尽量少亏本,尽量扩大社会效益,漠视“用之于民”的效益的一味亏本,是不足取的。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出书思路的一个可行方法,是用较低的图书定价出版一些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所喜闻乐见的、思想健康的有助于陶冶情性、增长文化知识及专业知识技能的图书。这样做大有益处。第一,它真正体现了出版社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思想,使尽可能多的读者从中受益。第二,它改变了以获奖为主要目标的出书思路,而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出发点。第三,可以造就一批潜在的读者群。图书作为商品应该有自己的消费群,就像一般商品要为消费者着想一样,图书亦得为预定的读者群度身定做(顺便说一下,专为获奖而定制的图书似乎是违背了商品的消费属性),在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装帧设计、印刷装订等环节,出版社均应为读者着想,急读者所急。当然培养潜在的读者群不是一件易事,只有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才能真正地提高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造就一大批读者群,从而真正地推动出版社的兴旺发展。 值得高兴的是,面对新的形势,一些教育出版社已对图书结构作出相应调整。但从总体来看,这些调整的指向目标,即调整所假定的读者群仍是学生,仍是为学生出书。作为一个短期的部分的或作为素质教育挑战初期的经营策略调整,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作为一个中长期策略却似乎是短视的。 在校学生过去是教育出版社所出图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读者群,将来亦是。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只是国民的一部分,且只是一小部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全国大部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部分图书是针对一小部分国民的。如果真要说教育出版社姓“教”的话,其“教”的内涵及覆盖面似可宽泛一些。 (作者单位:湖北教育出版社) (ID: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