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录
|
|
注意发挥少儿科普读物的审美功能周祥雄
优秀的少儿科普读物往往具有双重功能,即能满足小读者对科学知识需求的致用功能和阅读快感的审美功能。对于前者,业内人士较为重视,研究也较为深入,而对于后者的研究则远远不够。下面从编辑美学的角度,谈谈如何提高对审美功能的认识,按照美的规律编辑少儿科普读物。 一、根据审美功能制订选题 少儿科普读物的审美功能有哪些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点: 一是情感教育。优秀的少儿科普读物应具有调节情感的作用,使小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波动:或为科学技术为人类展示的美好前景而叫好,或为神奇的自然风光而赞叹,或为科学家的献身精神所感动,并从中受到激励和启发,养成良好的精神品格。例如小读者看了大型科普画册《神奇的三峡》后,就为壮丽的三峡风光所折服,并由衷地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 二是阅读的快感。美育的特点是“寓教于乐”。古罗马著名诗人、批评家贺拉斯在他的《诗艺》中说:“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寓教于乐,即教育作用包含在娱乐活动之中,通过娱乐给人以教育。优秀的少儿科普读物,不仅要容纳丰富的科学知识,给人以科学新知,而且表达形式要活泼,适应小读者的欣赏口味,让他们在阅读中产生愉快的感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天津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的一套以游戏方式进行环保教育的书《与孩子共享自然》,共收集了50个游戏,作者把科学知识融入各个游戏之中。书中有个“弱肉强食”的游戏,作者让孩子分别扮演食物链中的捕食者和猎物,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使孩子们学习、体验到食物链的生态学知识。 三是具有观赏价值。哲学家狄德罗有一个著名的美学观点:“美是关系。”他说:“我把凡是本身就包含有某种因素,可以在我们理解中唤醒‘关系’这个观念的性质,都叫做外在于我的美;凡是唤醒这个观念的性质,都叫做关系到我的美。”狄德罗说的关系,一种是指事物内部的关系,如单看一树一花或一条鱼,美就在秩序、安排、对称等关系之中;一种是指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关系,美在关系之中。优秀少儿科普读物的美,既表现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之中,也表现在版面设计和外在封面装帧形式之中。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是一种美,文章结构的合理和编排的和谐也是一种美,图文搭配的自然也是一种美,封面设计的新颖和独到也是一种美。这些美给小读者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 我们在编辑少儿科普读物时,应根据审美功能编写详细的选题方案,然后严格地按照这个方案去“创造”美的读物。 二、根据审美标准审读书稿 艺术的审美标准是真、善、美。它同样适用于少儿科普读物的审美标准。 真,即所介绍的科学技术内容是真实可靠的,是经过检验和证伪了的科学真知,不是虚构伪造或道听途说的东西。诸如“永动机”、“水变油”一类的伪科学与反科学的东西,不仅误导小读者,而且污染他们的心灵。在审读书稿时,要特别注意不能让这些伪科学的东西假以科学新发现的面貌混杂其间。 善,即少儿科普读物应给社会带来有利影响,给小读者以思想上的启迪。关于这一点,有些编辑在思想上不太注重,在他们看来,科学的东西都是对人类有益的,介绍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成果,哪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呢?其实不然。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也给人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人类发明的农药、化肥等虽然提高了粮食产量,但是却使残存的有毒物质被植物和动物吸收,导致大片植物的枯死和动物繁殖能力的下降。又如核技术的发展,虽然为人类带来了清洁的、高效的能源,同时也带来了可怕的核污染和毁灭性的灾难。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增,对大自然环境的破坏潜力也相应地增强。所以,在介绍科学技术时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既介绍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要讲清楚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的一面,使小读者从小就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长大后在运用科学技术时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性。 美,指少儿科普读物中反映的科学美和自然美,也指作家的优美描述,以及通过这种描述所表现的审美理想。科学美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创造的美好前景,是科学工作者为科学事业献身的伟大精神。正如居里夫人所说:“科学的探讨和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给人的愉快就是酬报,所以我在我的工作里面寻得了快乐。” 真、善、美是统一的,真离不开善,善离不开真;真与善,又包孕在美之中。在审稿中,编辑应该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标准,以此来审视书稿。 三、根据审美心理设计图书 审美心理的形式有多种,有审美感觉、审美知觉、审美表象、审美通感、审美想象等。但是,对小读者来说,起作用的主要是审美感觉。审美感觉是对美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审美认识的基础。它面对美的事物,获取最初的印象,并不全面反映事物的特征。在审美感觉中,人的五官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眼睛。 根据小读者的审美心理形式,以及能够感受美的形式的眼睛,我们在设计图书时,要做到活泼、新颖、抢眼。 笔者策划的《中国珍贵野生动物》一书,设计图书时便充分考虑到小读者的审美心理。该书是一部大型的文图对照的科普读物,在文字处理方面,为了避免冗长的叙述,把文字内容分为正文和辅助文两部分。正文部分介绍每种动物的生理特征和重要性,辅助文则介绍动物有趣的知识、科学家对动物的最新研究成果等,每一章节还增设了“考考你”、“知识窗”、“小辞典”等带有杂志化的小栏目。在图画处理上,采取主图和附属图相配合的方式。主图充分地表现某种动物的主要形态,附图则表现该动物的其他方面:或反映动物的生活环境,或反映动物的食性,或反映动物生理变化等。这种编创形式,活泼新颖,非常适合小读者的审美心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首席顾问章道义先生审定全书样稿后,认为设计充分体现了“以读者为本”的科普观念,是一部优秀的原创作品。 图书封面的设计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小读者是见到图书的漂亮封面才产生想了解图书内容的欲望的。有经验的编辑都十分看重封面设计,希望封面设计新颖、抢眼,让小读者一看就产生强烈的感官印象。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强调编辑按美的规律去创造少儿科普读物,进而实现它的审美功能,并不是夸大科普读物的审美作用,而是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编辑,在注重少儿科普读物的致用功能时,不要忽视了它的审美功能。其实,在少儿科普读物中,审美功能和致用功能是统一的,审美功能中也含有致用功能,致用功能寓于审美功能之中。 (作者单位: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ID: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