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录
|
|
《男生与女生》编辑随记黄嘉正 贾晓青
我社推出《男生与女生》书系快一年了。目前,该书系得到以大、中学学生为主的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每辑发行量已达数万册。这套书系每月出版两辑,每辑为64页的大32开本(定价3.80元),拥有丰富和颇具特色的板块,辐射出校园内外涌动的亲情、友情、真情。策划、编辑人员以贴近读者的情怀,为传播知识、培养志趣、陶冶情操孜孜不倦地努力着。每天数十上百的作者来稿和读者来信,是该书系越办越红火的不绝的源泉。 2000年3月,一位勤勉的小伙子小周带着一本书稿来到出版社,谈了对图书市场走势的看法,也谈到了当前流行的关于校园文化的书刊,有志于策划一套此类图书。作为专业性强的出版社,我们一直在寻求试办“社刊工程”的途径,数次商谈,双方均甚为投契,决定策划出版《男生与女生》书系。 青少年书刊也好,中老年书刊也好,要有生命力,就要准确地作出社会定位、市场定位,归根结底也就是作出对读者对象的定位。鄂版相近的书刊如《大风车》、《少年世界》等已有其既定的读者群和特点,要使《男生与女生》迅速成为以大、中学学生为主的读者喜闻乐见的读物,就要做到形式活泼,鼓励男生女生们以自己的手笔展示他们的花季原唱。为此《男生与女生》分别设置了《青春心语》、《非常话题》、《快乐死党》、《幽默超人》、《IQ大比拼》等板块。书系推出后,反响是热烈的,很快,读者来稿与来信就如雪片般飞到编辑部来,征订数从每辑一万册迅速攀升至三万多册。 既然是给青少年读的书,鉴于他们生理、心理成长的特点,内容上必然会涉及其喜怒哀乐,还包括他们在与异性交往中的朦胧情结、好奇与困惑的感受。如《青春心语》板块中的篇章,有些就触及到青少年情感的话题,褒者趋之若鹜,贬者由于出发点不同,偶尔也有痛心疾首的极端者。编辑们认为这个板块是块烫手的洋芋,如果仅仅限于老八股的说教,或删去这个板块,市场效益还在其次,关键是失去了这个青少年读者群,也就无从帮助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了。反过来,如果这方面内容多了,再夹杂着几个“出格”的词语,又会被扣上宣扬“早恋”的大帽子,一些家长、老师会群起而攻之,身为出版人,执经问难,上下求索,所出图书关注的人多,是大好事,无论是什么样的意见,必定有助于鉴得失、明宗旨,怕的倒是令人心冷的、无好坏反响的沉寂。当然,更希冀有些批评者不妨从出版者的角度稍作换位思考,以“好事办好”的平等心态处之,给予支持帮助,而不可视瑕疵、稚嫩为猛兽。 青少年情感作品的出版,确实是件比较敏感的事。在策划和编审以及发行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关注着把握好“度”。一是处理好“卖点”与“导向”的关系。对出版者而言,让读者喜爱的作品必须真实、健康,要做到:“他利导,却并非迎合。”(鲁迅语)当前,这类书刊中的有关作品,绝大多数应该说是合格的,哪个出版者不是诚惶诚恐、殚精竭虑地注意质量呢!为了在书海的涛声中吆喝得更响脆些,文章的标题可能“前卫”一点,这也反映出业中人的一点尴尬。诚然,这些问题非属等闲,当正视之。二是处理好“疏”与“堵”的关系。许多青少年读者对涉及“早恋”的作品的讨论就很有见地,他们呼吁:对他们成长、发育阶段中必然会生发的同异性接触的感受不要简单地定性为“早恋”,男女之间并非只有爱,更多的是友谊。少男少女之间的两情相悦、互相谈心、交个朋友等等,这是豆蔻年华的青年学生对“美”的追求,对未来憧憬的体现,与“爱”相差甚远,不要一律以“早恋”视之,更不必收缴此类读物“以正视听”,这会为客观存在的私下传读的“手抄本”让出更大的空间。当然,出版者在“疏导”中的作用是关键的,须万分注意对稿件的把关,在这块文化园地里弘扬活泼、健康、积极的高品位。 回顾一年来《男生与女生》从策划、诞生到读者的认可,也算积累了一些经验,要编得更好,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愿这套读物在新的一年里,在读者、家长、教师和出版界同仁的关爱下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ID: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