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录
|
|
从《九头鸟·长篇小说文库》说起李新华
一年多以前,长江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了一套具有品牌效应的图书《九头鸟·长篇小说文库》。丛书分两个系列:袖珍长篇小说系列和经典长篇小说系列,其中袖珍长篇小说系列的第一辑已经面世,受到出版界和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丛书的选题策划酝酿了大约一年,从选题内容到选题规模、市场预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对丛书将要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了认真、科学的论证,即这套丛书对于引导社会阅读倾向,对于引导文学创作倾向,将会产生何种作用:是适应社会阅读趋势,并诱导其发展,还是仅一时地适合阅读市场?是有利于文学创作的发展,有利于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还是仅为提高经济效益?毫无疑问,丛书的出版已经回答了这点。而且,就这一点来说,出版者显示了从未有过的坚定和执著。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点也许显得尤为珍贵。 笔者有幸参与了这套丛书策划出版的全过程,深有体会。下面就丛书类图书的出版谈点个人看法,以供编辑同仁参考。 1.关于丛书类图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出版双效图书是图书出版的基本要求,对于单本图书来说,这方面可以比较灵活,有时侧重于前者,有时则侧重于后者。对丛书类图书来说,这两点则是都要做到的,做不到其中的任何一点,都需要进行重新探讨。达不到社会效益,有违社会主义的出版方向,有违我们的职业道德;达不到后者,出版者将无法承担其经济压力。我们都知道,出版社的运行正在走出行业垄断,将与国际出版行业接轨,如果不能保证自我生存,一切都无从谈起。丛书类图书品种多,规模大,前期投入也很大,对于出版社来说,其选择自然会慎之又慎。但其规模效应又显而易见,因而各地近年来丛书类图书已明显增多,可见这一点在出版界已成共识。 2.关于丛书类图书的规模效应与广告效应。 丛书类图书的规模效应和广告效应不容忽视.这一点,单本图书无论怎样畅销,都是无法达到的。规模效应指的是市场影响力和经济效益的增长额度,广告效应则是指产品和生产者的企业形象和品牌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两者是互动的,既是企业生存所必需,也是社会发展所必需。只是这点在出版行业中还没有像其他行业那样,得到最大限度的重视。可喜的是,不少出版社已在这方面作出尝试,如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布老虎丛书》,花山文艺出版社的《红罂粟丛书》,长江文艺出版社近期推出的《橄榄树·新人类爱情文本》、《九头鸟·长篇小说文库》等。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图书市场上,出版社与品牌图书将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关于丛书类图书的系统性与可操作性。 丛书类图书的选题一旦确立,其双向效益得到市场确认,对于出版者来说,其收获无疑是很大的。因为丛书的系统性与可操作性都很强,出版者可以不断丰富它的系列指向,可以不断增加文本数量,即将系列图书向纵向和横向双向发展,这样的出版操作比单本选题的更新自然要简易可行得多,其经济效益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编辑来说,能否把握和运作丛书类图书则是检验其编辑水平的分水岭。如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白桦林丛书》,目前已出到第五辑,它是青春散文的代表品牌,深得市场欢迎,长销不衰。近期它将改为刊物与广大青年读者见面。《九头鸟·长篇小说文库》的两个系列,也是这一出版思想的体现。 4.关于丛书类图书的收藏价值。 出版物具有两种意向:一种是即时型,即反映近期一时一事的热点,解读市场关注的时效信息,或者收集、积累这方面的信息,报刊属于这类产品。这类出版物的主要阅读方向是即时的,时过境迁,这类出版物便也随风而逝。另一种则具有相对的收藏价值,会被阅读者保存相当长的时间,作为一种审美意向被反复使用。丛书类图书毫无疑问属于后者。无论问到哪一个层次的读者,对此都会是肯定的。由此对丛书的装帧艺术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近年来市场关于世界名著的选本有很多,但效益最好的版本多属那些装帧水平高的版本,它的收藏价值是人所共知的。 丛书类图书的出版所显示出的前所未有的活跃性,是出版水准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也是编辑思想理念突破和创新的一种表现,是值得大力提倡的。面对国际出版行业的挑战,种种出版机遇同时摆在我们面前。如何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应该是国内出版行业编辑人员共同的研究话题。 (作者单位:长江文艺出版社) (ID: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