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录
|
|
编辑可以利用网络做什么王重阳
在出版行业内,编辑应比其他工作人员具有更强的网络意识。近些年来,图书市场风云变幻,业内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竞争中,选题之争是决定胜负的一大关键。争取到好的、适销对路的选题,便可赢得读者,赢得利益。选题是信息加工的结果。我国目前年出版新书约13万种,调查显示,30%的读者认为选题撞车、重复出版现象太严重,这反映了当下出版业的一大顽症,其实质在于编辑策划选题的创新意识不够,不能搜集足够充实的读者需求信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出版市场的全面开放是迟早的事。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中国出版业面对国际竞争需要在观念和技术上做足够的准备,其中,编辑的网络意识和网络技术更是将来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手段。 然而,我国编辑网络意识的现状却令人担忧。2000年我曾参加过出版系统的一次计算机培训班,当课程进行到网络一章时,六七十人的课堂现时乱成一团,惊讶和兴奋的声音分明在说网络离我们有多远。我所认识的编辑中有上网习惯的比例很小,而有目的地以上网为手段获取图书资讯者更是少见。 在现有网络技术和网络系统的条件下,编辑可以利用网络做些什么呢? 首先,可以利用网络广泛收集信息,为制订科学可行的选题方案服务。这种信息收集功能体现在多方面。 利用网络进行信息和文献普查。假如你有某个选题的初步设想,想调查了解同类书的出版状况,采用传统方法,到书店了解或在书市上调查,是费时费力的苦差事,即便在书店泡上一整天,所获也不过一鳞半爪。这种缺陷都被网络轻易克服了。从进货量上说,网上书店只是虚拟空间,其经营图书的品种一般都会轻易超过实体书店。在检索图书的方便程度上更能体现网络的优势。网上书店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只要键入检索关键词,网络便会在几秒钟内列出满足你条件的书目来。点击书名,可以进一步展示更具体的信息:出版者、出版时间、作者、定价等。有些网上书店做得更好,对每一本书都有尽量多的内容简介、作者资料及相关评论,包括媒体评论、专业评论家评论及读者的有感而发等,每本书都留有读者发表评论和补充信息的位置。 上网上图书馆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某种图书的出版历史的信息。国内有数十家图书馆已上网,网上图书馆同样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键入关键词可得到你所需要的图书信息。图书馆藏书与书店不一样,书店反映的是现时的出版状况,图书馆反映的则是历时的出版状况。上网上图书馆还有一大优点就是可以实现网上借阅,或者直接用阅读器阅读。上当地的图书馆网站,可以查到该馆是否有自己所需的图书,以免自己徒劳往返。 网上泛览可储藏积累知识信息。选题的灵感离不开知识和信息的积累,只有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才有偶尔的灵光激发。网上信息无所不有,无奇不有,对自己的浏览有必要做一定的限定和选择。一般应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选题方向,重点光顾一些网站。比如你的选题方向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育类,就可以常上中小学教育网站,及时了解教育信息、教改动态,对自己策划选题大有裨益。近年来,各个门类的中文网页的专业性网站建设得越来越丰富,跟各种图书选题相照应的专业性网站基本上都能找到,从这里,既能了解到较新的学科发展动态,又可浏览大众化信息。 有些选题甚至有些图书是直接来源于网络。比如,蔡智恒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是直接下载的网络作品。以此为先锋,甚至形成了一阵网络文学的出版热潮,给一度疲软的书市略带增了些亮点。像《大话西游宝典》、《之乎者也罗大佑》等也是都是成功的网络产品。编者从网上大量的谈论《大话西游》和罗大佑的帖子获得灵感,意识到这个选题潜在的读者市场,于是将那些帖子略加剪辑,汇编成册,便不失为一本畅销书了。 其次,利用网络可密切与作者的联系。与作者联系一般不外乎写信、打电话、面谈等,这些方式都有各自的不便。从网上发电子邮件则可快速充分地表达编辑的意图,与作者交换意见,沟通思想,既方便快捷,又淋漓畅达。用电子邮件传输稿件更见方便,即免去了奔波之苦,又无遗失之忧。现在有一种acrobat软件,可以将格式带入邮件发送,这对编辑加工处理作者原稿和作者校对编辑清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从网上寻找作者有时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笔者曾设计了一套出国留学的选题,熟悉的作者圈中没有能操作此书者,问了几个朋友也均告无果,一时技穷,想到了网络,便搜寻出国中介公司,一查,本城之中便有几家,其中一家竟坐落在我所毕业的高校。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利用网络还可贴近与读者的距离。中国网民的绝对数是相当大的,每天有无数的网民在发表感想,流露心声。从点击率,从帖子,从有些网站的热闹程度可看出读者的兴趣爱好,这是编辑了解读者需求的一条便捷渠道。编辑还可以设立个人网站,有目的地征集选题,引导读者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 利用网络,编辑还可以学习业务知识。比如从新浪网搜索与出版有关的资料,有866个出版网站、1万5千多条出版网页信息。有些出版网站有较专门的出版业务知识。有一个“编辑与现代人”的个人网站,收集了很多出版科研论文,也有版面设计技巧等专业知识。这些网站又是编辑学习业务知识的窗口。
(作者单位: 湖北辞书出版社) (ID: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