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录
|
|
磁盘原稿与编校工作张兴田
磁盘原稿是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出现在出版行业的新生事物。它简化了出版环节,缩短了出版周期,使出版业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节奏,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研究磁盘原稿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对编校工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磁盘原稿的特点及其规律 磁盘原稿是作者交稿时所附的磁盘,或者是内存稿件的磁盘。磁盘原稿同纸介原稿相比,信息容量大,容易保存,携带方便,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系统不兼容,编辑加工过程(在磁盘中)不可逆等,给编辑加工和校对带来了诸多不便。 磁盘原稿也称为“带盘稿”,现在多以纸介原稿表现它的内容,附带装有原稿内容的磁盘。纸介原稿作为编辑加工的载体,磁盘则为照排录入提供了方便。磁盘原稿的纸介原稿质量比手写稿有很大的提高,打印纸张耐折、耐磨,印刷体文字字迹比手写稿清晰、规范。在学科分布上,磁盘原稿表现为学科集中、门类单一等特点。现在的磁盘原稿多为计算机类、外语类、文科类稿件。其特点是文种单一,版式结构简单,排版较为容易,计算机类稿件虽然图较多,但多为计算机直接抓取的图,制作和排版比较简单。公式、图表、符号较多较复杂的工科类稿件,磁盘原稿则相对较少,即便是有,也多为修订版本。稿件排版的难易程度决定了各学科磁盘原稿所占比例的大小。 目前的磁盘原稿从其所用的排版系统方面区分,Word系统多于方正系统,这是因为Word界面直观,操作方便,易于掌握,是作者换笔的首选系统。方正系统为专业书稿排版系统,虽然其界面不很直观而且操作复杂,但方正系统对复杂的稿件排版较容易,而且字模美观,特别是外文字母的字模要比Word系统的美观。因此,很多出版社都使用方正系统。其他排版系统一般应用较少。 磁盘原稿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文、外到理工学科,由简单(排版工艺)到复杂这样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理工科及一些专业性强、图文符号多的稿件,因排版复杂制约了其原稿磁盘化的速度。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出版行业将是两种原稿并存的局面,处在由传统纸介原稿向现代磁盘原稿过渡的时期。 二、磁盘原稿对编校工作的影响 笔者所在的出版社,是一家理工科大学出版社,其专业性质决定了稿件比例中以理工科为主,但我社同时出版大量文科和外语读物,其稿件多为磁盘原稿,目前磁盘原稿在数量上已与非磁盘原稿平分秋色。伴随着磁盘原稿的出现,其引发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现,由此对编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带盘稿件为印刷体,比手写稿清晰、准确,这是一个优点。但是作者为了节约成本,常将原稿的字号排得很小,行距比较紧密,如果文字质量较差,就会给编辑加工改动带来一定困难。质量较高的原稿,编辑加工时的遗漏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其原因一为长时间阅读细密的印刷字体较易疲劳,二为磁盘原稿带来的“方便”,由此编辑加工时往往容易疏忽大意,眼光一掠而过,从而遗留差错。事实上,对待磁盘原稿,编辑加工时要比对待手写稿更加认真负责。因为手写稿经过作者之手,即使有笔误,一般比较少。磁盘原稿有些由作者直接录入,有些请人代为录入,后者占了磁盘原稿的大部分。请人代为录入时,反而容易出现差错,如果作者没有改正,编辑又工作马虎,带盘稿上就会存留许多问题。同时,磁盘原稿同所附磁盘不相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编辑还必须检查其中的是非和异同。思想上轻视对带盘稿件的加工,是造成带盘稿件编辑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校对工作中对带盘稿件的质疑多于非带盘稿的情况,就说明了这一点。 由于磁盘原稿所用的系统常与出版社的系统不同,这就存在系统之间转换的问题。系统不兼容可能会使文字字符变为一些毫无意义的乱码,或产生一些莫名其妙的错误,这些错误恰是编辑加工时所无法预料的,校对时就应当多留意。一些文史方面的稿件,经常需要造字,这些字即使作者已经拼造完整存在盘中,转换时系统也无法识别这些字符的代码,致使出校样时出现空格或错字,这就需要编辑在加工时特别注意。这些造字应工工整整地标出,以便排版单位重新再造。 带盘稿件也给校对带来同样的影响。带盘稿的校样较为清晰,一般都能减少校次,但却增加了风险。带盘稿在校对时,已不是传统的以手写稿对“铅字”,而是以“铅字”对“铅字”,校对起来比较容易,速度也提高许多。校样中的异同错似乎少了,校对的重点转移到原稿的是非错误上。但是,如前所述,校样的异同错仍然存在,由于校对疏忽,异同错更易留存。校对人员对磁盘校样同样要兼顾校是非和校异同,二者不能偏废,否则编校质量就有滑坡的危险。由于带盘的稿件一般都减少了校次,校对员受自身知识范围的限制,所发现的是非错也是有限的。面对磁盘原稿的要求,校对人员应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校是非的能力。 带盘稿同非带盘稿的交替出现,给非带盘稿的编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尤其在心理上,往往对非带盘稿有一种排斥感。这就需要编校人员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对待两种稿件的审读加工和校对,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磁盘原稿将越来越多,对编校工作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编校人员应该清醒认识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编校工作,提高出版物质量。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D: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