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录
|
|
知识经济与高校学报创新赵迎红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第三次浪潮的挑战,知识管理成为重要的管理方式,而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创新能力。江泽民总书记1998年2月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动力,创新分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其中管理创新是创新的核心内容。 知识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也给编辑工作带来新的课题。高校学报是学术研究、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它既具有积累学术理论、科研成果的功能,又具有传播的功能,对社会发展和舆论导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学报编辑应有意识地主动地研究、宣传知识经济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为社会发展发挥高校学报编辑应有的作用。 一、知识经济与高校学报 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其中给出了知识经济的定义: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经济,并以4个W对知识进行了分类:①知道是什么的知识,即know-what?这是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②知道为什么的知识,即know-why?它是指对客观原理和规律的认识与评述方面的知识。③知道怎样做的知识,即Know-How?这是做一些事物的技能和能力,如关于操作复杂机器的技能。④知道是谁的知识,即Know-Who?它涉及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信息。 1997年,《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在我国翻译出版后,就逐渐深入到各个学术领域。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的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高新技术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主导和驱动作用,高新技术的产生需要依靠科技和教育来实现,高校成为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高校学报作为科学研究成果传播的重要载体,理所当然地应将知识经济作为自己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二、高校学报与创新 1.学报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管理创新是根本的创新,是保证经济发展日益增强和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这一战略的提出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坚实的支撑。科技期刊有其特殊性,为管理创新提供载体,是其他一些媒体所不能替代的,最能反映管理创新及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指标——科技论文发表数量。中国从1996年至1998年,科技能力的国际排名,从28位上升到20位,并跃进到第13位。同时,管理创新为期刊的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既有利于期刊的排版印刷,又对期刊论文的编辑、校对等各个环节提供了方便。管理创新将会使科技期刊的传播质量显著提高。管理创新工程的实施会产生出大量学术和技术创新信息。科技期刊只有获得最新的科技论文,才能增强自身的影响力,提高其知名度和学术水平。 科技期刊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媒介。管理创新成果通过科技期刊存储下来,不受时空限制,在知识的传递中,期刊在社会上广为传播,且成本低廉,因而总是承担着重要的传递和沟通的媒介作用。同时,其存储下来的成果为后人的知识创新提供基础。总之,科技期刊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既可促进管理创新,又可扩大管理创新成果的应用范围,使知识发挥其特有作用,从而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2.学报内容创新 (1)决策创新。21世纪是一个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新时代。大多数科技工作者总是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技术创新成果,获取最大的效益,创造相应的知识财富,只有少数科学家从事知识创新,但他们撰写的论文不再严格地按照学术类和技术类来划分。 同时,科技期刊编辑为了刊物竞争的需要,努力争取得到这些作者的稿件,设法发表他们的系列论文,而不再重视科技期刊分类方法的限制。 有数据表明,32%的科技论文刊载在本学科的科技期刊上,其余68%的科技论文则刊登在综合的或相关的甚至毫无关系的科技期刊上。因此,刊物要大有作为,必须首先在决策上创新,力争走出学院的象牙之塔,跃上时代发展的现实舞台,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精心策划,使刊物融知识、时代、新颖于一体,成为知名度高、信息量大、具有独家风格的刊物。 (2)选题创新。学报编辑首先要特别关注和刊发那些前所未有的新科研成果,填补某一学科的研究空白,使这一学科更加系统和完善;其次要把握那些超越前人的,属于前沿科学的研究成果;最后要重点注意研究现实社会问题的成果,其成果源于社会实践,又可指导社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编辑应走出校门,了解相关学科的学术进展、科研动向,及时组稿报道。同时,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作者信息网络,进行动态调查,跟踪学科带头人、学科专家及核心作者群等。这样才能提高创新性稿件的含量,以学术质量取胜,提高期刊的知名度。 有了信息,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传播,仍然不能构成期刊的良好质量。这就需要重视选题创新。要办好一个期刊,需要编辑具有敏感性和预见性,以及正确评估论文的创新性及实用价值的能力,这就要不断学习,多与专家、学者沟通,既会组稿又会用稿。在组稿上注意寻找有创造性的作者群,明确组稿对象。在用稿上注意时效稿急用,即涉及创新性、领先性、重大科研成果的论文急用。创新稿先用,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逐步实施,可以预见自主创新的成果将逐步取代“仿创”和“改创”,并成为我国科技成果的主要部分,同时,应注意“仿创”与“首创”的区别,发现和组织那些首创的稿件,并及时发表。专稿搭配用,同类稿合用。充分发挥编辑的聪明才智,刊物才能充满活力。 (3)机制创新。在刊物林立的时代,要创出自己的特色,就要坚持机制创新,走自己的路。在进行名牌策划、制度策划、服务策划及宣传策划的同时,要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现技术、知识拥有者在资本中的重要地位,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最终产生凭业绩说话、靠实力办好期刊的整体效应。 3.学报编辑观念和知识创新 (1)高校学报编辑要在编辑观念上创新。衡量一个学报作用的大小,首先要看其是否能够站在改革的最前沿,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其次,要看其发表的论文是否能用来指导实际工作,以至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三,发表的论文同样应该对教育事业和社会道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这样就要求编辑在思想上、行动上真正融会贯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充分认识知识经济在发展历程中的作用,知识经济浪潮中的高校学报编辑,要用新思想、新观念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 (2)学报编辑要在知识结构上创新。高校学报是综合性的理论学术刊物,反映着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编辑有其特有的智能结构、知识体系、工作标准和操作技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在高新技术产业、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产生出一些新的分支,同时对道德意识、行为规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问题的出现,对编辑原有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作为科研成果重要鉴别者和组织选择者的学报编辑,如果对各门新兴学科的知识缺乏了解,不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就不能对科研成果做出准确的判断,就无法胜任编辑工作。应该说,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学报编辑的知识结构、思想水平、学术能力要求更高,学报编辑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计算机网络都在迅猛发展,科技成果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高校学报编辑依靠剪刀加糨糊的传统工作方式已不可能适应新的形势,为此,学报编辑要熟练掌握使用电脑,实现编、校、排各方面工作的现代化。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ID: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