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录
|
|
传统图书与网络图书阅读差异比较
传统书刊的载体是纸张,纸张由一定的页面且成,页面与页面之间有固定的物理关系,版面每一篇稿件都有且只有一个固定的物理位置。因此,对人们阅读线路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稿件的物理位置。一般认为,读者的阅读视线是沿着顺时针方向移动。尽管编辑可能用很多手段来形成某些稿件强势,从而改变读者的既定阅读路线,但是至少读者会在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后再转入下一篇文章的阅读,会在完成一个版的阅读后,再转入下一个版。在一篇文章的阅读时,他的阅读线路是线性的。 而读者阅读网络版时主要是依据网页之间的组织结构,来完成书刊的阅读的。这个阅读线路与传统书刊的阅读线路相比,具有更复杂的特点。 一、 过程差异比较 1 网页之间的结构关系复杂 如上所介绍,读者阅读网络版时的主要依据是网页之间的链接关系,网络图书信息从整体上看,采用树形结构。一个网页可以与多个网页之间具有联系,所以读者的阅读也就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2 读者获得一条信息一般需要经过多个层次 对于重要内容,阅读有两个层次:标题与内容提要——正文;一般网络出版信息,阅读大都至少经过三个层次:栏目标题——章节标题——正文;有时层次会更多;所以很多读者地耐心去经过层层关卡阅读一般内容。 3 由于超链接的存在,阅读还会受到更多的干扰 前文已提到,有时编辑会采用超链接的方式对某些关键字或新闻信息提供背景资料,超链接带来的可能不仅是在站点内的阅读线路的改变,还可能使读者跳出当前站点。 此外,站点提供的其它热点链接或广告,也可能使读者对阅读产生干扰。 二、 完整性的比较 人们的阅读,不是一个读字、读司或句的过程,而呈个需要依据上下文获得阅读情境(context)以便进行整体信息的把握与分析的过程。但是WWW的“超链接”方式摧毁了传统阅读方式中的情境。美国天文学家和电脑安全学家克利夫斯托尔认为“我们只是从A地浏览到B地,完全没有深入阅读,若说电视是广大的荒原,网络就是劣质的、肤浅的大洞”。 这种情况在网络版阅读中也是经常出现的。上面已对此作了说明。因此,网络版的阅读甚至在单一文章的层次上都很难做到完整。 至于阅读整个书刊的完整性更是无法保证。除了网页之间关系的复杂和各种超链接的影响外,上网时间的限制、网上信息传输速度限制、人的眼睛和身体的承受能力以及各种环境因素的干扰等,都会使得这个阅读变成一种片断的行为。 三、读者威克性的比较 印刷版承载信息的是纸张。纸张有固定的篇幅大小,或16或32开。读者阅读时,一般可以做到纸张的一面全部出现在视野中,读者的阅读是先浏览全版做出基本判断,再决定阅读的大体方向的。但是网络版提供信息时,依靠的是电脑屏幕。一般的电脑屏幕多为14或15英寸,而且是采用的横式(Iandscape),与书刊版面的直式(portrait)不太一样。许多网页的大小都超过一屏幕,这就意味着,读者在读网络版时,不再像看印刷版那样做到一览无余,也就很难对书刊的总体有一个明确的印象。因此,使电脑屏幕上的稿件之间的联系变得松散,而且读者也难以从位置上判断出稿件的重要程度。 印刷版的好处还在于它可以使人们在阅读其中一篇文章时,用余光扫视它的周围,以便很快决定下一阅读目标,而在网络版上,这样的方式对有些刊物几乎是不可能的。 印刷版的标题与稿件正文是在起的,读者看了标题之后可以尽快扫视正文以判断是否值得继续阅读。而在网络版上,许多标题不少与正文相分离,先于正文出现。所以标题往往是决定读者选择阅读先后顺序的一重要因素,但往往它带来的结果是误导。 印刷版的阅读完全由读者来掌握,轻松简便,而网络的阅读需要频繁地使用鼠标点击导航条或链接对象,阅读过程需要有很多附加动作,影响了阅读进度。 此外,印刷版的栏目名称许多时候不被读者注意,所以准确恰当相对来说不会影响读者阅读的整体判断,但网络版的各栏目名称则对导读起着要作用。如果名不符实,也会造成阅读上的麻烦。 四 网络版应如何适应读者的阅读 从以上分析看出,对于传统印刷书刊信息的读者来说,在套用一般站点设计原理的网络书刊中阅读是一件不轻松的事。它使读者失去对信息的整体把握,从而失去阅读时的眼睛负担和身体负担。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的网络信息画面的设计是不尽如意的。下面将讨论有哪些办法可能改善一状况。 1 简化新闻信息的阅读线路 既然读者在网络书刊站点主要是为了获得信息,那么,网络版的网页设计应该在信息出版的提供方式上加以改进,以便减少读者阅读新闻时所需经过的链接路径。最好能把内容做成独立的一部分,使它不受网站整体结构的限制。 2 网络版设计应以功能为先 许多出版社上网初期的网页是十分简单的,随后,受网上各种站点制作风格的影响,各网络版都开始注重网页制作的美化。但是如果这种美化只是为了活跃页面气氛,让读者觉得新鲜刺激,那么就会对主导的功能的实现产生影响。例如过于复杂的结构,过多的多媒体手段,过于繁杂的色彩、字体的过多变化等,都会加重阅读负担,这一点比在印刷书刊上会显得更突出。例如有读者对一些网络版的所采用的黑底蓝字的表示不满,顺为它增加了眼睛的负担。 一些出版社的网络版使用了JAVA技术,虽然这在一定程度增加了页面的活泼性,但其信息传播效率却大大受到影响,由于很多中国上网用户所使用的机器档次较低,通信线路传输速率也低,往往一调用JAVA编写的小程序,就会使用户处于长时间等待,甚至还可能引起死机。此外,个别报道把内容提要,摘要提示都放在主页,造成主本积十分庞大,调用和阅读都十分困难。还有一些版面的主页做得过宽,用户不得不拖动滚动条才能看到主页全貌。以上种种现象都是值得注意的,网络版设计应该把习惯阅读的速度节奏放在首位,这一点应该为设计和制作网络版的主导思想。 3 抛开一般站点设思想的影响,回归传统印刷书刊的版面 在很多上网者心目中,其实网络版的版面也应是像传统书刊一样的。对于在印刷媒体中成长起来的人们,毕竟版面影响了他们多年的阅读习惯。而事实上,把网络版的版面做成像印刷版一样,也并非不可能。 不少出版社与网上图书站上网以来,进行了多次改版,有的在站点中增加了一个图形版。也就是把每个印刷版面用图形的方式提供出来,读者点击某一个版面,就会引出该版的全文。这种方式使读者感到亲切,而且对印刷版与网络版的联系了更直观的感觉。《中国数字图书》也采用了类似的做法。 当然,沿用版面这种试关不意味着要全部把印刷版搬上网。网络版的整体办报方向应该有自己的路子,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4 利用新技术,方便网络出版物的打印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字最好的载体仍是纸张,阅读文字的最好方式是在纸上阅读,所以很多读者都希望把网络书刊下载或打印出来再阅读。但是一般来说,现在的网络杰作物的下载和打印过程是比较烦琐的,通常需要一个一个页面的进行。因此,网络版应该在技术上进一步改进,以方便读者把网上内容转印到纸上。
(闽浙赣鄂四省出版理论研讨会论文——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D: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