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世纪的出版是以电子化为基本终结性特征的话,那么,在21世纪,数字化似乎可以成为出版的基本特征。还有网络化、按需出版,这些都可能成为21世纪出版的典型特征,它们都是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国际出版业正在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所谓出版数字化,是将各种图、文、声、像信息以数字(一般皆为二进制)形式存入信息库中,出版单位可根据市场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选择、编辑、加工、整合,然后以纸介质出版物、光盘或网络出版物等形 式投放市场。数字与因特网技术应用到出版领域,有可能对出版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从目前 情况来看,其影响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字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无论是以VCD、CD、DVD为主要载体的音像制品,还是以CD-ROM、FD、DVD-ROM为载体的电子出版物,它们的内容无一不是由数字bit所构成。数字 音像制品是在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在此之前只有模拟的音像制品,如LP、AT、VT(VHS与BETA格式的),20世纪80年代初数字音乐光盘(即CD)一诞生,立即在音像制品行业引起了 一场数字革命,随之陆续出现了激光视盘(LD)、数字激光视盘(VCD)、高密度数字激光 唱片(DVD-Audio)、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DVD-Video),不出几年,便将LP、VT赶出市场 ,只有AT还在市场上苟延残喘。最近几年,又不断有新的数字音像制品出现,如MD(数字迷你光磁盘)、MP3(采用了一种新的数字音频压缩技术的音乐媒体,它还与因特网联系密切 )等。至于电子出版物,就更不用说了,它的内容和所包含的计算机程序都是数字化的,否则,计算机根本就无法读取。对于电子出版物而言,数字化是其细胞和生命。
2. 网络出版。对于网络出版,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具有合法出版资格的出版机构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流通渠道,出版销售数字化出版物的行为。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相比,具有产品数字化、流通网络化和交易电子化三个明显的特点。近两三年里,计算机网络既成为 出版物的一种流通渠道,也成为一种特殊的出版物载体。出版物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在网络出版物提供者的网络服务器中,在计算机网络中流通,通过计算机或专用的电子阅读器来阅读 。现在美国已有专门的网上出版社,比较知名的如网络图书馆(netLibray.com)。该公司最初是为各类图书馆提供电子图书,现在则是专门的“电子图书提供者”(the provider of e-books)。它提供的服务是将各类传统出版物转化成随时随地可在互联网上阅读并具有 完备检索功能的电子版读物。该公司已获得数万种图书的网上出版权。网络出版在产品形态上表现为网络出版物,主要的一种实质上就是电子图书e-book,这是一种数字化的出版物。 它与纸介质出版物具有本质的区别。对于出版社而言,你的传统出版物和出版资源是否已作数字化处理,具不具备这种处理能力,出版人员是否适应这种新的出版方式,这些都将对出 版社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3. 按需印刷。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按需印刷(Print on demand,简称POD),将从 根 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出版社的退货和库存积压的问题。对于印刷厂而言,随着数字式彩色印刷 机的产生和应用的普及,将抛却传统的、繁琐的制版、装订工艺,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使传统的印刷得到质的飞跃。比如以色列的Indigo公司、美国的IBM公司,他们推出的全无版数字式彩色印刷机,由于省去了传统的打样、晒版、冲版、挂版、洗橡皮布、归位调整、水墨 平衡、试车等工序,不存在成本分摊,它的第一张到无数张的单品耗材成本不变,所以在短版印刷中占绝对优势,并使实现“按需印刷”也成为可能。
4. 按需出版。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印刷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普及,和目前十分 时 髦的VOD(Video On Demand,即“视频点播”)一样,在出版界也将出现POD(Publishing On Demand)——按需出版。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定制自己的“日报”和书刊。用 一位专家的话说就是“过去的报纸是先印刷,再发行,而明天的报纸是用电子化手段先发行 ,然后再印刷”。比如,美国的Newspaper Direct公司与旅馆连网,客房指定要看哪份报纸 ,旅馆就把指令通过网络传到报馆,报馆即时将所需报纸转成PDF格式数据传到旅馆,旅馆 的数字印刷机接到数据指令很快印出报纸,及时地送到客房。在国内,北京的人民时空等单位也在尝试图书的按需印刷或出版的工作。在不远的将来,或许书报摊就变成联网的数字印刷机,投钱后指定要什么报刊或图书,机器就会自动接通网络服务器,当场印出所需出版 物。
5. 网上版权贸易。数字和网络技术也给版权贸易方式带来不小的变化。世界各地的 重 要书展和版权代理公司纷纷设立版权网站,介绍可供交流的书目资料。在网上版权贸易方面 最引人注意的是国际版权在线(
http://www.rightscenter.com/)。这是一个融版权信息交流、版权贸易和管理为一体的网上平台。1999年开通后,开辟了网上版权贸易领域。国际版权在线利用最先进的网络技术,为参与版权交流和贸易的各方营造了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全新贸易环境和方式。它以出版业为出发点,为各种媒体的内容提供者提供信息交流和版权贸易的场所。到目前为止,网上交流还不能完全代替当面谈判,但网站提供的详细而及时的 版权信息,使沿用的纸质信息交流大大减少,交易双方的通讯成本大幅度降低,并且缩短了交易时间。
6. 网上发行。前几年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网上书店,充分展示了因特网对图书发行商 的吸引力。美国网上书店的营业额已占全美图书总营业额的40%。对于网上书店,当前知名度最高的还是美国的亚马逊网上书店(
http://www.amazon.com/)。过去两年,我们常将亚马逊看作图书电子商务在赢利上不成功的例子,现在却不是这样了。2001年,亚马逊开始对公司和机构开放团体图书购销业务,企业可使用特定的订单,而不再需要信用卡。这些新客 户占整个团体图书市场的40%的份额,将给亚马逊今后两年带来1.5亿美元的销售额。但最近 亚马逊较为成功的销售是旧书,而不是新书。其旧书的交货已占公司总交货额的8.5%。自2000 年11月购入Bibliofind.com,亚马逊公司现有旧书顾客77万多,每月销售额增长30%,而在进入2001年6月份的几周增长50%,预计2001年第四季度将赢利,其英国和德国的网站已经收 支平衡。预计到2002年,公司将正式赢利。从亚马逊的运作情况来看,网上书店的优势在于便利读者获得所需图书信息和挑选图书,扩大读者群体。亚马逊网上书店自1995年6月成立以来,迄今已为150多个国家的1 700多万读者提供了网上服务,这是传统书店很难做到的。
我国的网络出版物销售单位也在日益增多,除出版社和新华书店所开展的电子商务外,大家比较熟悉的有8848、当当书店、人民时空等等。还有一些新成立的单位,在出版物电子商务 方面搞得很不错,如中国音像商务网(
www.cnave.com),该网站提供的信息每天都在更 新,成交量也一天比一天大,深受用户欢迎。网上发行事实上已在悄悄地改变出版物的发行方式。
7. 外行业进入出版业。出版者含义发生变化,出版者的概念也有了新的延伸。随着出版业成为“内容产业”的一部分,出版者也就成为“内容提供者”,因此,出版不再主要是出版 社的行为,所有从事信息产业的“内容提供者”都将成为出版者。因特网和数字印刷技术大 大地降低了出版业的门槛,使图书的小批量印刷和出版(甚至是一本书的印刷)在经济上成为可行,这使以前没有能力投资出版项目的个人能够逾越进入出版业的许多障碍,获得参与机会。当然,在我国从事出版活动,必须取得政府部门的许可。
8. 出版服务的个性化。在网络时代,出版非常个性化和高度专业化的图书也能获利,其途径是向特定对象提供特定内容和网络服务。从理论上说,出版者现在能够为单一读者提供专门的字典、CD和报纸内容,并获得利润。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网络出版是面对特定受众的小众传播,信息的选择权、主导权在受众手中。这种情况刚好与传统出版相反,传播者与受 众之间形成互动关系,双方角色可以互相转化。网络出版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个性化的出版服务成为可能。总的来说,网络出版的最大用武之地是专业出版领域。这是因为专业出版物的 内容有针对性,读者比较固定,他们对相关专业的出版物比较关注。由于读者比较固定,专业出版领域比较容易实现读者和出版社以至销售商之间的交流,能够推动专业出版向纵深层次发展,例如开发出介于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之间的出版形式,建立海量数据的资源中心等。从长远的方向来看,网络出版最主要的优势在于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资源增值服务。在发达国家,主要报刊均有网络版。由于网络出版物具有可选择性、互动性与即时性的 优势,日益受到读者的青睐。
综上所述,数字和网络技术已开始渗透到出版的各个环节,从编辑或制作、印刷或复制 、版权贸易到发行。面对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挑战,世界出版业正主动或者被动地作出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