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录
|
|
地苑巨擘 为国增辉闻立峰
面对地球的历史,面对人类的未来,中国地质大学风雨50年只是一瞬间,但我们毕竟无愧无悔地创造了地质事业的辉煌。为系统回顾学校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半个世纪的改革发展历程,总结学科建设和校风、学风建设经验,探讨人才培养尤其是高级地学人才成才之路,由学校组织编撰、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地苑赤子中国地质大学院士传略》,作为校史系列丛书之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在发展地球科学、培养地学人才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 该书辑录了中国地质大学3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传记,不仅记述了他们的学术成就,还展示了院士的成才道路、奋斗精神、优良学风、高尚品德和人生追求,并探讨他们学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及对本学科或地球科学的展望。院士们的亲笔题词、人生格言或名人语录,表述了他们的追求、情操和期望 。书中选登的珍贵历史照片,生动展现了众多著名地质学家的活动和风采。 综观全书,具有下述特点。 1.地苑巨擘,功勋卓著。在这些院士中,有为发展中国地质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开拓者和组织者;有主持地质院校领导工作,为培养地质人才作出贡献的地质教育家;有我国各主要地质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其中不少人获得国内外重要荣誉。他们有的参加了长江、黄河重大水利工程的地质研究工作,因贡献突出当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有的参与、承担了我国地下核试验的地质综合研究,并开创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有的在苏联专家撤走之后,挑起了主管和领导保密矿产研究与勘察的重担,为发展我国的核工业、寻找稀有金属和特种非金属矿作出了重要贡献;有的在李四光先生直接领导下,为地震预报作出了重大贡献;有的找到大矿建起了一座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城市的公园里为他们树立了地质工作者纪念碑。院士们不仅在基础地质研究方面紧跟国际地质学前沿,在地层古生物学、矿物学、岩浆岩石学、沉积学、前寒武纪地质学、矿床学、区域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学科方面取得了开拓性的重要研究成果,同时在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盐湖地球化学、海洋地质学、地震地质学、煤地质学、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岩相古地理学、冰川冻土学、数学地质学、天体地质学等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绩,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许多院士在国内被选为全国性专门学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或专业委员会主任,有的被选为国际地科联副主席、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国际冻土协会主席、国际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副主席以及许多国际学术组织的理事或委员。总之,每位院士确实功勋卓著,德高望重。 2.院士精神,人格魅力。在每篇传略中,我们可见到院士们对事业的热爱,对科学与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祖国和人类命运的关注和信念,这些方面融合汇成了崇高执著的院士精神,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非凡的人格魅力,是院士们一笔无形的财富。他们那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崇高品格,严谨求实、精心育人的治学思想,高瞻远瞩、力挽狂澜的非凡胆识,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工作态度,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献身精神,瞄准前沿、勇攀高峰的优秀品质等,展示出院士风采和绚丽人生。 3.以史育人,嘉惠后学。传记以其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理论思维折射出院士们追求厚德载物、传承文明、严谨治学、为国育人的精神魅力。温家宝副总理为本书题写了书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为本书题词“数代巨擘,地学先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题词“爱国奉献,开拓创新”,对院士们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撰稿和编审者们为追求文风清新,言简意赅,刻画个性,突出特色,做了大量工作。这部力作不仅有较强的科学性,而且饱含激情,言重意深,感人肺腑,催人奋进,具有可读性和珍藏性,对造就一批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开拓性人才具有借鉴和启迪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ID:2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