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录
|
|
编辑代表作的意义胡光清摘 要: 选评编辑代表作,可激发编辑的竞争意识,促使编辑提高自身的能力,并为出版社的集约化经营开阔思路。 关键词: 编辑 代表作
出版社品牌的树立,仰赖图书品牌。一家出版社没有像样的图书品牌,出版社的品牌难以确立。在出版社中开展年评编辑代表作,既是建树出版社品牌的方法,也是塑造名牌编辑的方法。名牌编辑是品牌社的基础,而名牌编辑又以其代表作为人倡扬。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循名而择的趋向,更需要有大量的编辑代表作,为出版社张目,为编辑自身画像,为本社开拓市场增添份额尽力。 评选编辑代表作,可激发编辑的竞争意识。就人的需要来讲,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而精神上的一种满足,更能激发人的追求热情。每位编辑一年工作下来,总要编辑出版几种或更多的图书。随着时间推移,年复一年,编辑本人未必思考哪些书能代表自己的编辑水准,更不用说,去思考自己所编图书与名牌编辑之间的关系。通过评选编辑代表作的活动,使被评选出的代表作,成为编辑自己心目中的一个里程碑,确知自己这一年所编图书中闪亮的一书,这就可给编辑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愉悦。这种愉悦既蕴含有成就感,也蕴含有欣慰感,对编辑可起到一种激励作用。经年之际,代表作簇立,其中不乏“两个效益”俱佳的作品,这就更能激扬编辑追求的热情。由于评选代表作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每位编辑都有自己的代表作,无形中会产生一种自我比较,谁的代表作最能体现本社的出版水平,谁能成为本社编辑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每位编辑在自己心目中,有一个能自我感悟的标准。有比较就有鉴别,当别人评说某一编辑的代表作水平不高的时候,被评论的编辑不一定服气。当进行自我评价时,代表作与代表作之间的差距,很容易找到,这就会产生一种暗中较劲的冲动力。你编的书好,我编的书会比你更好,这也是一种激励,这是一种更能产生动力的激励。出版社开展年评编辑代表作的活动,就是要在社内营造一种竞争的氛围,有了社内的竞争,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说,市场竞争是激烈的。意识到这一点,并不能解决本社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问题。只有将市场竞争的意识,转化为社内编辑与编辑之间的竞争,才有一定的能力去参与市场竞争。没有个体的竞争力,不可能产生群体的竞争力。所谓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源于此理。当我们在社内逐步形成了竞争态势,并产生了效力,年评编辑代表作的激励机制就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竞争意识就会成为一种竞争能力。 评选编辑代表作,可促使编辑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编辑代表作是编辑能力的体现。编辑的学识、工作经验的升华、市场竞争意识等都凝聚在代表作之中。出版社开展年评编辑代表作,是要造就大批的品牌书、常销书和畅销书。这里,就有一个给编辑代表作定位的问题。品牌书是指在选题上出新,内容上富有创意,装帧设计上别具特色的一类图书。常销书是指它的销售周期,起码有一年或更长的时间。畅销书是指它在一定时段内持续旺销,并形成一定的风潮。品牌书、常销书、畅销书是出版社的标志性图书,它所代表的是出版社的出书水平。编辑代表作如果有幸成为出版社的标志性图书,这种代表作必然载入社史。这应该成为我们编辑追求的一个目标。一家出版社,开展年评编辑代表作活动以后,一年会产生一批代表作,这些代表作可能是品牌书,也可能是常销书或畅销书。不论属于哪一类,编辑对代表作都要进行归位思考。假如编辑的代表作,既不能归位于品牌书,又不能归位于常销书或畅销书,只能表征你一个工作阶段的成果,那么,这种代表作就不能反映出你的实际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编辑,就要客观地检测自己的能力。有能力的编辑,策划选题之中要做大量的市场调研,既不会效仿他人的选题,更不会重复他人的选题,所拟选题不说独辟蹊径,至少是人无我有的。然后,在书稿内容上认真打磨,并协助美编做好装帧设计方面的工作,尽力完善所编图书。能力一般的编辑,往往会周旋于低水平重复的圆圈,思想冲不破自设的牢笼。所以,编辑对自身能力的检测,一定要在“客观”上多用心。如果抱有自我感觉良好的心理状态,要想有所提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编辑要想提高自知的能力,首要的是,要给自我发展进行定位定向。人非圣贤,学识无百科。一个再有能力的人,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长于何处,因长而定位,优于哪端,因优而取向。何许,这是自我开拓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有了一定的定位定向,精于一隅,逐步拓展,经年不息,形成个性,就可能在编辑群体中找到自我的位置,自己所编图书就会形成一种风格。无个性即无共性,编辑奋力追求代表作的个性,也是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途径。编辑在提高能力的修养中,似应注重能力与代表作、代表作与风格、风格与品牌的天然联系。如果集三者于一体,编辑能力就会有所长进。在实践中,你编辑的代表作,既是本社当年的品牌书,也是常销书,还是畅销书,这就拉近了与名牌编辑之间的距离。名牌编辑与自己代表作的多寡和档次成正比,编辑代表作中品牌书、常销书和畅销书越多,成为名牌编辑的机率越高。 评选编辑代表作,可为出版社的集约经营开阔思路。一家出版社,在一年的时间里,有一大批编辑代表作产生,将这些代表作归位,即可遴选出品牌书、常销书和畅销书。对之做结构性分析,各占多大比例,列出各自特点,各与本社出书方向之间的关系,即可归纳出哪些代表作应予肯定,哪些代表作不够列入品牌书、常销书和畅销书,只能视作编辑的工作成果,而不予倡导。这就可为本社集约化经营规划方向。创新思维,塑造品牌,是集约经营的一种方式。在出版社的经营中,一年或许就只能遴选出几种(套)品牌书,正是这少量的品牌书建构成出版社的名片。每家出版社都有本社经营发展的方向,要依赖本社编辑群体的优势力量,来实现经营发展的方向。从编辑代表作中发掘优势力量,引导编辑群体中的优势力量朝出版社经营方向上创新思维,策划选题新、内容新、语言新的新品种,塑造品牌书。编辑群体中的优势力量是品牌书之源,出版社的经营当从源头着手,在引导现有优势力量展其所能的同时,培养编辑群体中的优势力量,壮大编辑群体的优势力量,就可为打造出更多的品牌书积蓄力量。编辑群体中的优势力量与品牌书相生相伴,日积月累,品牌书即可形成一定的规模。集约经营的另一种方式,是做大做强常销书。有的品牌书可能是常销书,有的品牌书可以代表本社的出书水平,并保本有利,却不一定成为常销书。这就要在编辑代表作中,遴选出一批常销书。有的编辑代表作,初印即终结,销售周期短暂,这类书算不上常销书。有的编辑代表作,销售一年半载,还可重印,销售周期略长,这类书可视作常销书。在经营中,对这类书要倡导,争取做大做强,并促成这类书滚动发展,使之成为本社的主打产品。集约经营还有一种方式,争取畅销书。近年来,畅销书引发的黄金效应不言而喻,但畅销书可遇而难求。在经营中,将畅销书作为一个发展方向来要求,对营造编辑代表作,不可或缺。编辑代表作能否成为畅销书,这就要看编辑在选题策划和制作中,有无“标新立异”的创新思维,能否有效地把握“时尚”和读者的阅读兴奋点。社里如发现编辑代表作中有畅销书的迹象,通过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强化卖点,使畅销的可能成为现实,这是社领导应予重点关注的。 概略而论,编辑代表作中孕育着品牌书、常销书和畅销书,这三类书是出版社集约经营不可或缺的当家产品。通过评选编辑代表作活动,使编辑群体明了这三类书的性质和作用,自觉为编辑出版这三类书而努力。这三类书与编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相联系,慧眼添力,脱颖而出,蔚为名编辑。出版社能否成为名社,有赖编辑群体,更有赖名编辑及其代表作。 (作者单位: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ID: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