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录
|
|
编辑方法论刍议何 皓摘 要: 编辑方法是编辑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编辑规律在方法论上的概括和总结,并具有自己的特征和构成内容。 关键词: 编辑 方法论
编辑方法论是编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然而,编辑学研究现状表明,我们对编辑方法论的研究缺乏应有的重视,其结果是对编辑方法的许多理论问题(诸如编辑方法存在与否及其形态等)的认识不甚明了。为此,本文就从“编辑方法是否存在”这一基本命题开始探讨编辑方法论问题。 一、编辑有法 编辑有法,不论承认与否,编辑工作者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一定的方法去实践,但关于编辑方法是否存在的问题确实存在,且看来自实践中的事例: 作者对编辑说:“稿子我改了几遍,没问题,你不用看了。” 有人说:“某某是这个领域的权威,他的书稿是不用改也是不能改的。” 试想,如果上述言论可行,编辑职业岂非多余。编辑工作可由作者或其他没有任何编辑经验的人员承担,自然也就没有编辑思想、编辑方法可言。与此相关的另一个例子是编辑学者化、学者编辑化的提法,它涉及到学术界对编辑概念和编辑起源的分歧。古代编辑有“编著合一”,编辑和编撰、编修、编次、编著、编纂等结合。随着编辑活动与著作活动的分离,现代编辑工作及其特有的编辑方法应运而生。 编辑工作是组织、审读、挑选和加工作品的工作。编辑工作者按照专业的编辑方法从事编辑活动,作为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工作与整个出版工作一道使原稿成为出版物,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方法是客观规律的主观运用[1]。编辑方法来自于编辑实践,也支配着编辑实践。编辑实践为编辑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编辑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形成对编辑规律的正确认识,一旦对这些规律作出科学的归纳和总结,经验性的认识便上升为理论,再通过转化,形成具体的、直接的编辑方法,它便成为指导编辑活动的圭臬。反之,即便没有进行理论的抽象,编辑方法的存在也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它是隐性的(或通过新老编辑代代相传,或由编辑自行积累、总结),但指导编辑活动的作用是肯定的。没有方法,不按方法去做,编辑工作是不可想像的。 编辑方法的成熟是出版工作达到一定水平的标志,它直接关系到编辑活动的深度、广度和精确度,科学的编辑方法能够提高编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从事编辑工作应以掌握正确的编辑方法为前提,这也是我们反对简单地将学者等同编辑的原因。承认编辑职业存在的合理性和尊重编辑规律的客观性是一致的,这也是我们确认编辑方法存在的基础。现实中,有的出版社忽视甚至放弃编辑工作的职能,由作者或社会其他人员(如书商、形形色色的工作室)代劳的做法显然是违背编辑工作规律的,造成的恶果并不罕见。 二、编辑之法非常法 编辑方法不仅是用什么符号改稿子,如何改错别字、标点等,这是业外人士对编辑方法最容易产生的误解。尽管这些内容常见于编辑工作中,但若认为它们就是编辑方法,显然有一叶障目之嫌。因为它们只是编辑加工的一部分。 编辑方法也不完全是编辑工作各环节(选题、组稿、审稿、加工、定稿、发稿等)的步骤说明或注意事项。通过检索文献,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冠以“编辑方法”的文章谈的正是这类问题。说它们不完全是编辑方法,因它们只是编辑工作经验性的东西,属于表象而非本质。编辑方法是具体的编辑实践在理论上的提升和把握,是编辑规律在方法论上的概括和总结。 还有一种情况是,运用相关学科方法研究编辑工作中的个别问题,如运用美学和传播学原理设计外载的装帧和式样,运用符号学、模型学原理追求编辑客体的最佳表现形式,运用政治学、法学原理坚持编辑原则、规范编辑运作,从经济学角度探究编辑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等[2]。这些相关学科方法是否就是编辑方法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我们认为,借鉴多学科方法是编辑工作的有益养分,是提高编辑工作水平和壮大编辑学理论张力的必要措施。但编辑方法(包括编辑学方法)绝不是其他学科方法的简单搬用,否则,编辑方法论的核心将有受到冲淡的危险,编辑工作的特质会被掩盖。 既然编辑方法是编辑规律在方法论上的概括和总结,那么确定编辑方法形态,就需要研究书稿及从书稿到图书的形成过程,结合编辑工作的社会功能,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社会认识论告诉我们,主体、客体和实践是影响方法论的三大要素[3]。编辑主体是编辑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发起者和承担者,编辑主体对编辑客体的认识任务在于揭示和把握其本质和规律。编辑客体本质及规律的特殊性,决定编辑主体必须采取相应的认识方法才能揭示和把握它们。但编辑客体的属性和规律本身并不构成方法,只有依据它们所制订的那些进一步认识和改造实践活动的手段,才是我们所说的编辑方法。 编辑方法能够使编辑的实践活动指向正确之途。编辑学探索编辑规律,将经过实证检验的理论提炼和转化为方法,在于培养和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为编辑实践提供宏观的思路。犹如科学定理、定律之于理论工作者,它可以大大简化研究过程,尽管智慧的研究者可以撇开这些定理、定律自己演绎推导出同样的结论,但从来没有人否定对科学定理、定律作用研究的尝试。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编辑方法与编辑实践的关系。 从知识生长和传播的过程看,编辑工作担负着知识的控制功能。编辑作用的发挥主要是在知识通过各种载体进入正式交流渠道之前,这是我们认识编辑活动及其编辑方法的基本视角。编辑方法论研究的主旨是科学地处理理论怎样指导实践的关系,它不仅告诉编辑怎么做,而且阐释为什么要这样做,归根结底是指导、规范编辑工作,提升编辑工作水平。 三、编辑方法之特征 我国学者通常把科学方法论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哲学方法,第二层次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跨学科领域的一般方法,第三层次是具体学科方法。编辑方法是第三层次方法,即编辑学方法的一部分。如上所述,编辑方法是编辑工作的特殊方法,因此,编辑方法的特征首先体现在它鲜明的职业性。在方法论的意义上,一切为编辑工作所用的知识体系都可以成为其方法(正所谓方法即知识本身的运用),但它们只是一般意义的方法,是广义的方法而非个性的编辑方法。 其次,编辑方法是反映编辑工作全过程中核心内容的方法,它无须面面俱到地说明每一个过程和步骤,但必须体现编辑活动的本质,是编辑活动作用方式的精髓。因为编辑方法实质上就是编辑观,是我们对编辑规律认识、研究、达成的共识。不同的编辑观导致不同的编辑方法,但真理只有一个。或者说我们起码可以做到基本的共识,否则,编辑工作将会无所适从。检验编辑方法是否正确(如我们后面将要阐述的编辑方法),只需看它是否正确地揭示了编辑规律。 第三,编辑方法是我们为从事编辑工作而制订的手段,它具有行为的规定性。虽然编辑方法不同于编辑工作条规,以文件的形式强制执行,但它至少属于约定俗成。编辑方法的规定性表现在:只要从事编辑工作,就必须这样做;只有这样做,才能称职地做好编辑工作。这是编辑方法形成的内在机制决定的。譬如对书稿同一内容的处理,有人以文责自负一推了之,有人则越俎代庖地伤筋动骨,孰是孰非,这是编辑方法应解决的问题。 第四,编辑方法是编辑工作的专门方法,并不排除其他方法的应用,譬如前面提到的相关知识体系方法,还有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归纳、推论等逻辑思维方法,编辑方法与它们是相融、互补的关系。一方面,编辑方法以其专指性扛起主流方法的大旗,另一方面,其他方法被频繁地、自然地运用,甚至编辑方法的本身时常折射出其他方法的影子。 此外,编辑方法应清晰明了,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这是我们对编辑方法归纳和抽象的要求,也是编辑方法的特征。方法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服务的,编辑方法是编辑工作者铭记于心、伸手可及的工具,它有凝重丰满的内涵,却并不佶屈聱牙、玄虚难解。 四、编辑方法构成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编辑方法主要由编辑选择、编辑规范、编辑整合、编辑推广四个方面构成。 1.编辑选择。 编辑选择是编辑工作最常用的方法。面对大量来稿,编辑必须做出取舍的选择。选题策划,也要选择合适的主题、合适的作者、合适的内容、合适的营销方式、合适的投入产出比等。进一步讲,大到坚持出版方针、出版宗旨,小到编辑工作的具体环节、步骤,编辑选择方法被广泛采用。 编辑选择的核心当然是内容的选择。选择稿源(包括作者),是选择出版物的内容。选择读者群,也是选择内容,只不过是逆向进行罢了。编辑工作就像一个构造复杂的多层过滤器,对直接诉诸要求和有潜在社会需求物化的知识逐级把关,使知识传播理性化、有序化,摒弃各种杂质(如伪科学、反动的思想、错误的观点、僵化的理论、大量重复的知识等)于知识流之外,这是编辑工作的文化价值所在。 编辑选择方法的关键是选择的依据问题,总的来讲,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传播和积累一切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具体地讲,有两个效益关系问题、办社特色、追求质量等,但选择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2.编辑规范。编辑规范是对书稿文字表达形式进行标准化的方法。编辑规范不同于语言文字工作者所做的规范化努力,但它需要以后者的成果作为理论依据。同时,编辑工作在经年累月的发展中不断完善自身,丰富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图书表现形式的优化创造了一整套措施,使编辑规范方法更加成熟。 编辑规范是编辑工作的必由之路,是知识传播的需要。通过对文稿的规范处理,使之符合社会大众共性的接受习惯,同时,力图营造最佳的视觉效果,保障和促进知识的普及、交流。编辑规范方法主要包括:语言规范,实现字、词、句的准确表达,语法、修辞、逻辑的正确无误;符号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以及使文中其他各种符号、标记、代码的使用符合规范;数字规范,严格执行《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行文规范,使文字、公式、图表的排列符合出版物的基本要求,美观、大方、得体,与内容协调一致;著录格式规范,采用国家现行通用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3.编辑整合。编辑整合是使书稿内容质量最优化的方法,主要用于编辑审读、加工。编辑整合方法的要点是对原稿进行研究,包括两方面,一是研究作者的写作思路,二是从审视者的角度分析、考查和处理原稿。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处理是质疑、检验、商榷、提请作者修改或否定的工作,即便进行局部的调整也应征得原作者的认可。 编辑整合通常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是否符合主题,谋篇布局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论据是否支持论点,全书内在逻辑是否完备(不自相矛盾),多作者合著风格是否一致等。由此可见,编辑整合既包括对书稿内容总体的把握,又有对基本知识单元及其组合的审核。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只有首先洞悉这些问题才能最终解决它们。编辑整合方法的使用在编辑,问题的解决则有赖于编辑和作者的共同努力。其中编辑的工作多侧重于删繁就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等。编辑整合是编辑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 4.编辑推广。出版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使用,读者接受与否是衡量选题准确与否的重要尺度。但图书能否被读者接受受制于多种因素,除了内容本身外,是否被告知、能否引起注意、有无机会面世也是关键。尤其在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好酒也怕巷子深”,编辑推广的要求愈加凸现出来。其实,只要我们翻开现代出版史(如邹韬奋等办生活书店对图书宣传工作异乎寻常的重视和创造性的开拓工作),就不难看到编辑推广与编辑工作的天然联系。 编辑推广方法,是编辑为实现和促进图书销售所采用方法的统称。它包括在选题、组稿阶段瞄准市场,在审读、加工阶段考虑市场,在图书销售阶段参与市场。编辑推广方法广泛地运用于编辑工作之中。我们常说的编辑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宣传造势、以销定产等都是编辑推广方法的具体体现。 注 释 [1]陈修斋,肖父主编.哲学史方法论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4 [2]章礼强.编辑研究现状批评与创新构想.出版发行研究,2001(5) [3]王晖主编.方法论新编.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出版社) (ID: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