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录
|
|
黄克诚:讲了一辈子真话的人《黄克诚自述》编辑札记李春林
黄克诚,1902年出生于湖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86年逝世,大将军衔。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黄克诚自述》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黄老夫人唐棣华在《后记》中对本书给予这样的界定:“黄克诚在逝世前几年中对他自己的一生经历作了详细回忆,当时他双目已近失明,因此由克诚讲述,我和孩子们忠实地记录整理。文中所述之事,都是黄克诚自己说的,因此人民出版社选用《黄克诚自述》作为书名,很是得体。”可见,《黄克诚自述》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原创作品。 《黄克诚自述》第一版于1994年10月首次发行,一年内重印3次。此后,虽然8年没再重印,但至今仍有人撰写书评。《黄克诚自述》第二版,除了保留第一版全部内容外,又增补了三篇谈话和三十余幅珍贵照片。三篇谈话均据本人口述整理,基本内容是:1)在庐山会议的发言;2)关于毛泽东的评价问题;3)关于林彪的评价问题。它们与第一版内容相得益彰,生动地展现出这位共产党人的革命风范和品格。 黄克诚以刚直正派、讲真话、讲实话著称。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找黄克诚等人谈过一次话。黄克诚回忆道:这次谈话“分明是要我们回头,与彭德怀划清界线,希望我们‘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但我们的思想问题没解决,又都不会作伪,所以我们的表现可能使主席失望”。在谈话中,黄克诚向毛泽东就与彭德怀的关系、“四平战役”等问题,坦率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毛泽东说:“保卫四平是我的决定,难道也错了?”黄克诚说,“即使是你的决定,我认为那场消耗战也不该打。”黄克诚回忆道:“这次谈话,尽管主席对我的指责颇重,但空气不紧张,能让我们说话感不到压力,即使说的话让主席不满,他表示不同意时,态度也不严厉。所以我们的心情较好。我甚至还有点轻松感:到底有个机会,把话直接向主席说了。” 也许就是因为这次谈话,黄克诚被列为彭德怀“反党集团”主要成员,使他不但失去近二十年为党工作的机会,而且屡遭批斗,惨遭迫害,甚至相当一段时间失去正常人的基本权利。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当有些人坚持“两个凡是”,不能正视毛泽东晚年错误,另一些人贬低甚至诋毁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时候,黄克诚却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发表了“关于对毛主席评价和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问题”的著名谈话,全面地、如实地分析了毛泽东的功过,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应有的态度,充分体现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求真务实精神和博大胸怀。 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但敢于坦承错误,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引以为戒,誓不再犯,就更不易了。在《自述》中“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一节,黄克诚有这么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在这次肃反打‘AB团’扩大化的错误行动中,我对‘AB团’的存在及其危害性、对‘阶级决战’的口号和所谓‘地主富农钻进革命阵营内部破坏革命’的事实,开始一段深信不疑,对上级的批示和部署,完全是自觉地遵照执行,从而,铸成了遗憾终生的大错,至今回想起来,犹感沉痛不已。如果要细算历史旧账,仅此一笔,黄克诚颈上这一颗人头是不够抵偿的。由于这次错误的教训太惨痛了,使我刻骨铭心,毕生难忘,所以,以后凡是碰到搞肃反、整人之类的政治运动时,我就不肯盲从了。”肃反打“AB团”扩大化,发生在1930年,黄克诚时年28岁。翌年,他因抵制第二次肃反打“AB团”,肃反委员会竟怀疑他是“AB团”分子,若不是彭德怀保护,可能也被杀了。黄克诚当时错误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但凭这段话,足以使人对其肃然起敬。 新版《黄克诚自述》第四部分,记述的是一件鲜为人知的事。1984年初,黄克诚应总政百科全书编辑室的要求,对《中国大百科全书》几位元帅和大将的条目释文进行审阅。他看了“林彪”条释文后,约见了有关人员,谈了对该条的意见。黄克诚说:“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用历史学者的态度,去评价历史人物。不要用过去党内斗争中开斗争会的那种过火的语言,揪出一个人就把他的历史功绩一笔勾销了。不能只看一面,要看两面,要全面地观察,作出全面的评价,写出历史的真面貌……林彪死了十几年了,对他也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写他的历史。”黄克诚列举林彪写信给毛泽东提出“红旗能打得多久”的问题,谈了如何对待林彪历史上的错误问题。他说:“在党内来说,一个下面的干部,向党的领导反映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看来这是个好的事情;如果把自己的观点隐藏起来,上面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这不是正确的态度。林彪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尽管观点错误,但敢于向上级反映,就这一点说,是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态度。在党内有什么意见就应该提出来,现在应该提倡这种精神……至于他后期的问题,属于另外一种性质,那不是错误,而是严重的罪行。” 黄克诚一辈子讲真话,讲实话,不讲假话,充分体现出一名真正共产党人的应有品格。他一生中,因讲真话而屡遭错误批判、处分甚至迫害,而最终因为讲真话,受到人民尊敬,其精神得以永存。不讲真话,听不到真话,我们党曾经付出过巨大代价。现在,党中央提倡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此时品读《黄克诚自述》,会有更为深切的感受。 (作者单位:人民出版社) (ID:6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