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录
|
|
编辑出版学教育、研究二十年王建辉
编辑出版学教育、研究二十年,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二十年前即1984年,倡议在高校建立编辑学专业(后改为编辑出版学)的人应该是一位先知先觉。这位先知先觉是与新闻出版事业有着很深关联度的胡乔木。胡乔木说,“编辑之为学,非一般基础课学得好即能胜任”。编辑学科也非其他学科所能代替。二十年后来评说,建立编辑出版学的倡议及其实践,至少在两个方面功莫大焉。 一是对于编辑出版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二十年来,编辑学形成和进入高校,一个全新的专业出现,建立编辑出版学专业和开设编辑出版学课程的高校日益增多,形成了多层次的专业教学,教材建设也逐渐正规化,这对于高等教育向新的领域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编辑专业初见成效,编辑专业学生就业形势逐渐看好。今天高校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编辑出版教育体系,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也使本来关系就十分密切的教育与出版增加了一个新的连接点,促进了教育与出版的进一步结合。 二是对于出版行业的发展以及行业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编辑出版学的倡议和践行,促进了行业的理论思考和理论提升。二十年来,“编辑无学,出版无学”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观。实践表明,出版业本身需要有一种理论形态的“学”,来加强对出版实践的指导,一个没有理论的行业是一个不成熟的行业。出版行业走向成熟,编辑出版学的建立和支持与有功焉。同时,行业人才的培养也得力于编辑出版学,一是形成了一批研究队伍和骨干,二是在行业内进行职业教育和普及编辑学理论知识。如果没有这些年的编辑学理论建设,全国的职业资格考试,可能会出现困难局面,至少将拿不出像样的教材、试题和考卷。 编辑出版学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它还需要进一步发展,以下几点是要注意的。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编辑出版学教育和研究中,始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据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反映,在高校新闻专业和法学专业中,由于有些教学工作者偏重传授西方的新闻观和法律观,有些毕业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偏颇,在导向把握上出现问题。编辑出版工作的意识形态性很强,在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中要避免类似情况出现,在编辑出版学研究中同样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编辑出版学本质上是一门应用学科,出版事业的发展是编辑出版学之根。编辑出版学要根植于出版的沃土之中,要注意总结实践中的新情况、新经验和新问题,才能永葆编辑出版学的青春,也才能使编辑出版学与时俱进,具有课题的新意、内容的新意。这是编辑出版学的正确走向。对于出版事业来说,也要借助编辑出版学的理论探讨之光,更加自觉地在实践中开辟前进的坦途。 对于人才培养来说,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只是一种引子,是未来编辑成长的前半程,因而要注意让学生多参加实习调研等活动。中医要用师傅带徒弟方式来培养,编辑的培养也需要用这样的方式,单纯在大学课堂里培养不出好的编辑,还要靠实践,要有一对一的传、帮、带,才能使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经过实践培养成长为优秀人才。 要有理论的新军,要有新生力量。一种学术的形成和发展,总需要不断地涌现新人,编辑出版学的发展也是这样。这些新人要超越前一代,不重复过去。 编辑出版学需要国际交流,走出去引进来也是通行的原则。值编辑出版学教育、研究二十年之际,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将承办第十一届国际出版学研讨会。我们希望通过编辑出版学的国际交流,共同探讨面临的问题,扩大编辑出版学的研究成果,加强国内外出版同行的交往和友谊。 (ID:6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