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录
|
|
提高执政能力 强化五种意识宗 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执政能力”目前成为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折射出这次全会的理念深入人心。四中全会的决定是指导全党、全国当前及今后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应当全面理解、深入贯彻。具体到出版业,就是要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为此要强化五种意识。 1.要有发展意识,加快发展不动摇。我国出版业最近几年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从1998年到2003年,图书出版总印数由72.39亿册下降到66.7亿册,下降7.9%,年平均下降约1.5%。图书纯销售收入(均为当年价格,下同),1998年为347.61亿元,2003年为461.64亿元,5年增加32.8%,年平均增长6%。同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46.6%,年平均增长8%。出版业的发展速度比GDP年平均增长速度慢2个百分点。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发展不够、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是出版业面临的问题。 2.要有人本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群众为本,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聚精会神发现人才,殚精竭虑培养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要树立爱护人才就是促进发展,浪费人才就是妨碍发展的观念。在目前改制中有的企业将以人为本变成了“以领导人为本”,热衷于树立领导人的绝对权威,不合理扩大自己和职工的收入差距。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急功近利的发展。近年来出版业中出现的低俗化倾向、跟风炒作、假冒伪劣图书就是严重背离科学发展观要求,即使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最终会损害出版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要有竞争意识,培养核心竞争力。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通过竞争优化配置资源,通过竞争促进发展。然而,竞争是有规则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通过差异化的产品、服务获取企业的竞争优势。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其结果是不同的。根据国际惯例,出版业一般分为专业出版、教育出版、大众出版。出版社应当根据自身的优势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一般而言,做大众出版比较容易做大,但风险大。畅销书的发展方向、读者的阅读热点容易变化。而且畅销书的作者版税高,发行折扣大,且容易造成积压。许多做得很大的大众读物出版社,实力并不强。做教育出版比较容易做强,看看国内那些实力最强、最富裕的出版社往往都是教育出版社,国外的情况大多如此。做专业出版比较容易做稳。专业图书一般有稳定的读者市场,其读者人数和市场规模是稳步增长的。国内这几年一批专业出版社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建筑工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成长都非常稳健。 4.要有创新意识,坚持商业性与文化性的统一。出版是事业,也是产业,这是出版改革的主要趋势。在这一点上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出版领域长期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从根本上把出版业做大做强,做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扩大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同时不能忘记出版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属性。只有将二者完整地结合起来,才是优秀的出版企业领导者。出版家应当是一个比企业家更加让人崇敬的头衔。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三联书店都是将二者结合得好的模范。 5.要有全球意识,既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新闻出版总署提出的我国出版业发展“五大战略”中就有“走出去”战略。然而,这一战略目前取得的成效非常有限。在我国出版业中,引进来的工作做得非常好,走出去的工作还比较差。我国图书出版在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几乎没有影响。目前存在一定的版权贸易逆差是正常的,但如果逆差进一步扩大,并且长期化,就会出现问题。它会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政治文化、民族原创力造成很大的损害,影响出版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不断提高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能力。 (ID: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