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 录
|
|
2004年我国图书出版业基本数据解读宗 诚
2004年全国新闻出版业的统计数据到2005年8月31日才最终公布,公布的时间是历年来最晚的,恐怕也是各行业中最晚的。我们既感叹目前条件下真实数据得来的不容易,也为新闻出版统计部门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而高兴。 2004年全国共出版图书 208294种,比上年增长9.4%。定价总金额592.89亿元,比上年增长5.5%。印刷总册数64.13亿册,比上年下降3.8%,这也是连续第二年下降。纯销售额486.02亿元,比上年增长5.28%。纯销售册数67.06亿册,比上年下降1.32%。单册图书平均定价达到9.25元,比上年增长10.1%。期末全国图书总库存44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因为各行业数据都是按当年价格计算,以同样口径计算,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3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99%。出版业的产值增长比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慢11.4%,竟然不到后者的零头。分析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几点认识。 我国出版业还是一种投入增长型。经济的增长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消费拉动型,一种是投入增长型。我国出版业还是一种投入增长型,品种大规模增长,单品种印数减少。投入增长,消费的严重不足,最终结果是库存越来越大,等待报废或化浆的书越来越多。最乐观的估计,我国出版业的库存中真正有销售价值的可能只有一半。如果对全国出版业进行清产核资,恐怕有几百亿的国有资产(库存)要核销,结果是造成国有资产大量缩水。一些出版企业的现金流将断裂,导致破产消亡。 图书出版业滞胀现象进一步加深。2005年1月26日,我国著名出版家巢峰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分析多年我国出版数据后认为我国出版业陷入滞胀的发展状态。表现在10个方面:1)图书品种急剧上升,每种年平均销售册(张)数急剧下降。2)图书销售册(张)数增长率,远远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图书销售册(张)数,从1999年开始呈下滑趋势。3)人均购书册数二十几年变化不大,近年又呈下滑趋势。4)图书总定价增长远高于总印张增长。5)图书出版成本年年上涨,居高不下。6)近期出版利润停滞不前,已呈下滑趋势。7)图书发行折扣愈打愈大,图书退货率不断上升。8)图书货款结算期愈来愈长,信用危机愈演愈烈。9)图书销售设施(书店面积)大幅度增加,销售成本不断提高。10)图书库存金额直线上升,资金周转奇慢。 在2004年图书出版业发展的各大指标体系中,单本书年平均价格上涨10.1%,是增长最快的指标之一。价格上涨并非都是不合理因素,这一方面来自供方的压力,如纸张价格上涨、印刷工价上涨、稿酬上涨等;另一方面也可能来自买方的压力,如要求更大的折扣、更好的服务等;还可能来自企业内部管理费用增加等因素。但过快的价格上涨必然抑制图书需求。多头挤压之下,出版业的利润越来越低,有的出版企业甚至是一落千丈。许多出版人感叹,出版业的好日子过去了。1998年,我国图书纯销售册数达到77.04亿册,6年后下降了整整10亿册。 加快制度创新是我国出版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一个企业发展不好,是微观管理问题。出版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然而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大大慢于国民经济平均发展速度,这就是宏观管理和产业政策方面的问题了。多年来,我国对出版的管理以行政管制为主,管得太多、太细。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没有很好地得到落实。这几年也提出了一些产业发展战略,但效果似乎不太理想,有些战略甚至不符合出版产业内在发展要求。显然,制度创新是我国出版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加快制度创新应该成为宏观管理和产业政策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出版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出版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ID: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