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要立足科学发展宗 诚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我们迎来了新世纪第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既对出版工作带来了重要影响,也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从本质上讲,出版业的发展是建立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它又要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版业要反映并促进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就必须以《建议》的精神为指导相应地制定好自己的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出版业的繁荣发展。 对于出版业来说,最重要的是立足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凝结着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是我们党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创新,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建议》最鲜明的特点,也是出版业制订和实践“十一五”出版规划的立足点和指针。在“十一五”时期,出版业必须有一个又快又好的发展,同时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对此要有全面认识。 立足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制订和实践一定要有前瞻性目光和高视角立意。出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文化的普及,又是文化的提升,普及要立足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的普及,提升则是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和创造。一定要在规划中着重突出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多出那些代表社会发展方向、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优秀图书,切莫热衷“眼球经济”,搞“泡沫出版”。同时,充分认识和把握出版工作自身发展规律,在提高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出版业全面均衡发展。 立足科学发展,就要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也是我们制订和实践“十一五”规划的指导原则。在规划中,一是要坚持从世界出版业激烈竞争、迅猛发展的实际出发,认真考虑高新科技,特别是数字化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通过制定规划积极地应对这种挑战;二是要从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出发,认真考虑如何才能成为社会进步、文明昌盛的推动力量,通过制定规划,保证真正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要从出版社的优势特点出发,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品牌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培育市场,培养人才,塑造品牌,营造自己的综合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立足科学发展,就要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自主创新,核心是内容创新。首先是原始创新。原始创新体现一个民族在进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体现这个民族对人类文明所做的贡献。同时还要集成创新,真正确立自己在文化创新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目的地进行大规模的文化创新活动,向读者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精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是内容创新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要善于引进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创新活动的优秀成果,并在消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这是出版业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ID:844)
|